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希望,不在美国,而在中国

国际新闻 2023-09-08 00:07:1052凤凰热门资讯小编013

1)过去十几年,美西方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中美之间可能爆发战争”这一问题。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从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大战”爆发之前,几乎都会发生持续的、密集的关于“战争可能爆发”的各种讨论。这种讨论虽然出发点往往都是为了避免战争,但最终反而有可能让战争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在各种有关中美战争的讨论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2017年出版的《注定一战:美中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一书最为有名。在韩国一部描述朝鲜半岛再次爆发战争的电影《铁雨》中,韩国总统手中就有这本书。

2)格雷厄姆·艾利森借鉴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教训的总结后提出,“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艾利森认为,从1500年至今,世界历史上一共发生了15起大国崛起事件,最终11起引发了战争。

3)应该说,过去五六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几乎“完美”地符合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美国的战略哲学称之为“狮群思维”。在任何一个狮群当中,永远都只有一个狮王。当老狮王年老力弱时,挑战者就会出现。最终的结果,要么是老狮王打败挑战者,挑战者被杀死或被放逐,要么是挑战者打败老狮王,老狮王被杀死或被放逐。根本不存在新老狮王和平共处、分享权力的可能。如果美国政府一直持有这种“狮群思维”,它一定会认定中美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零和博弈”,这恰恰是当前中美关系最危险的地方。

4)如果从美式“狮群思维”出发,今天的世界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时,德国的统一和崛起,挑战了英国的霸权。今天,美国很多人也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从今天的视角来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身亡,似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但实际上,当时几乎很少有人预见到这一“小事件”会引发欧洲现代史上的一场浩劫。所以才有人说,欧洲的主要大国是在“梦游中”走向了一场极具毁灭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的第一次“大战”,交战双方死伤均十分惨重。英法俄等组成的协约国士兵阵亡约550万人,德奥等组成的同盟国士兵阵亡约340万人,双方另有大约1000万士兵受伤,650万平民死亡。一战还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过是一战的延续。

5)今天,如果从美国政府的言行来看,中美之间避免战争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一些人拒不承认、接纳中华民族复兴的事实,并且抱有三种非常危险的心理:

——从“白人至上”心理出发,对中国人具有一种隐藏、不便明说但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歧视心态;

——从“西方中心主义”出发,一味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优越性;

——从“基督教”传统出发,将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世俗化、多元一统文明传统的中华文明视为“落后文明”和“野蛮文明”,甚至是“异端”。

无论是美国战略思维中狭隘的“狮群思维”,还是美国对中国表现出的三种危险心理状态,都让人很难对中美避免一战感到乐观。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避免中美爆发战争,避免因此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希望,不在美国。

6)今天的世界与1914年最大的不同,或者说“变量”,在于中国。而避免中美爆发战争,进而避免一场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大希望,恰恰就在于中华文明中那种极强的包容性,以及那种超常的战略耐心和智慧。

7)与美国的“狮群思维”不同,中国的战略思维可以称之为“包容性思维”。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重庆大足石刻等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儒释道三教并存的雕塑,这与西方基督教“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与西方基督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残酷的杀戮历史,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在美式“狮群思维”中,新旧领导者必须拼个你死我活,但是,在中国“包容性思维”中,新旧领导者完全可以实现和平交替,新领导者不会对旧领导者赶尽杀绝,反而还会在地位、荣誉和实际利益等方面对其进行照顾,而旧领导者也可以通过与新领导者合作,保护自身利益,并继续发挥影响力。

8)中华文明除了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思维”,还有很强的战略耐心。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迄今为止没有中断的文明。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的故事里,从西汉在初期通过“和亲”政策稳住匈奴,进而积蓄国力最终在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历史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战略耐心的影响。中华文明似乎不推崇那种“睚眦必报”的行事作风,反而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虑,并警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与西方文明中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传统有很大的区别,也跟俄罗斯那种“绝对不在任何时候吃亏”的行事作风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的生存哲学里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等变通之道。这种耐心、克制与理性,虽然有时候可能让人觉得不够“痛快”,但往往在较长的时间段里依然是达到和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今天,当我们面对美国政府的遏制和打压时,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这其实就是战略耐心的具体体现。中国不轻易跟美国掀桌子、摊牌,不轻易掉进美国给我们挖的各种“代理人战争”陷阱,都体现了很强的战略耐心。这种战略耐心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好势头和前景,也有利于避免中美之间爆发战争。

9)避免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第三个有利因素来自中华文明的博弈方式。在这里,我们用国际象棋和中国围棋打比方。在国际象棋中,博弈双方的棋子激烈“交战”,杀伐气很重,双方为了“将死”对方,展开残酷的拼杀。但中国围棋则不同,不强调每一子之间的拼杀,也不强调每一步之间的胜负,而强调创造一种全局性的“势”,最终以势定胜负。具体到中美博弈,对于中国来说,重点不在于某些具体领域、具体议题、具体方向上“一时一地、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创造一种“中国比美国更强”的态势,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跟西方那种国与国之间一旦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开战,然后以战争结果重新协调彼此关系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

10)虽然在中国网络上有很多“喊打喊杀”的声音,但实际上,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在中美都拥有大量核武器的情况下,一旦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不仅有一个国家被“灭国”的风险,甚至还有人类文明大幅倒退甚至被毁灭的风险。战争是政治和外交斗争的延续,那种“一言不合就互扔核弹”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因如此,努力避免战争仍是中美共同的责任。对于中国来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目的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跟美国拼个你死我活。更何况,时间既然在中国这一边,我们更没有必要轻启战端。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威慑和阻止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针对中国的战争,这就需要中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持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并通过不断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止戈为武、以战止战,最终实现在中美博弈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很多人都提出,中国将强未强之时,是中美关系最危险的时候,而真正等到中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在科技上领先美国、在军事上足以击败美国及其仆从国之后,中美关系反而会趋于稳定,并最终好转。大家一般认为,一项信奉现实主义原则的美国政府,大概率不会在那个时候用“自杀式”方式,针对中国挑起一场它根本赢不了、很可能还会输的战争。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现阶段维持与美国之间的和平局面,还是未来真正做到“中国不战而屈美国之兵”,都不能仅凭良好的愿望,而是要靠强大的实力。

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捍卫和平。

只有真正有能力以战胜者姿态终结战争的国家,才能自主决定和平的条件。

中华文明的思维从来都是辩证的,而不是教条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一起努力。


Copyright © 2023 木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941号-1 邮箱:mnvw85@163.com XML地图 网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