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特朗普最想干的事

国际新闻 2023-08-24 12:41:1848凤凰热门资讯小编013

特朗普最想干的事路人皆知,那就是在2024美国大选时将竞选连任的拜登“斩”于马下,再次重登总统宝座,像港片中的小马哥那样拿回他失去的东西。

在吊诡的美利坚,随着特朗普的刑事指控案件数量不断累积,他在共和党初选中的民意支持率和竞选资金也同样飙升,而他的对手拜登在民调中的支持率却相当疲软,有分析人士称,如果选民要面对的问题是特朗普应该进监狱还是进白宫,特朗普就赢了。

2024,特朗普赢面不小。

放眼美国历史,还真有这么一位美国总统,在当了四年总统后输给对手被赶下台,四年之后又卷土重来,重夺大位,这个人就是美国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克利夫兰,他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失去总统职位后又赢回来的人。

有时候,要想看清当下,就得把目光投向历史,今天,我们就将目光投向克利夫兰时代的美国,讲一讲那个时代的故事。

关税

克利夫兰属于美国民主党,在那个年头,民主党是南部邦联和南方人的政党,不太受美国人待见,从1860年到1912年的52年间,混迹于纽约的克利夫兰是唯一赢得总统职位的民主党人。

为了扭转颓势,民主党在1892年的大会上决定,他们将立法阻止“外国贫民”涌入,以期获得劳工群体选票。

克利夫兰

克利夫兰

在克利夫兰下野的四年里,美国国内一直因课税问题争吵不断。内战结束后,美国联邦政府靠征收关税维持政府开支,因关税征收对象是进口商品,这给美国本土企业带来好处,被视为一种保护性措施。

头铁的克利夫兰,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內跟美国企业唱反调,意图削减关税,理由是政府已有了近二十年的财政盈余。1887年,克利夫兰在国会演讲,称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它通过更高的价格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克利夫兰还没来得及对关税下手,便马失前蹄,在1888年的竞选连任中失利。

此后,美国利用高关税对国外竞争对手不断打压,让其国内商人赚得盆满钵满,1890年,俄亥俄州共和党议员麦金利火上加油,带头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议案,确定了外国钢材、香烟、皮革等产品的征税税率。

但是,高关税伤害了美国农民的利益。

当时,美国农民的数量远超工人,他们向国外出口谷物和粮食,美国提高关税壁垒,等于打贸易战,那些利益受损的国家,纷纷进行反制。

反制手段有二,一个是征收报复性关税,再一个是对美国农民的出口商品进行“封杀”,如此一来,美国农民成了贸易战的牺牲品。在进行下届选举投票时,美国农民等群体集体发力,将克利夫兰“捞”回白宫。

克利夫兰重回白宫后,美国农民希望老克能兑现承诺,削减关税,减轻他们的负担,但好巧不巧,克利夫兰就任没几个月,1893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滑导致税收大减,削减关税的计划只好搁浅。

由此,克利夫兰成了美国农民眼中的“渣男”和“大猪蹄子”。

普利策

1888年大选前夕(克利夫兰竞选连任那年),《纽约世界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日裔捅伤了华裔。

报纸记录了一个日裔美国人在纽约街头,捅伤了两个华裔美国人,作者牵强附会,将这件事与总统选举联系起来,称攻击者支持哈里森,受害者支持克利夫兰。

《纽约世界报》擅长从吸引眼球的恶性案件中以小见大,制造爆炸性话题,这份报纸背后的经办人名字叫——约瑟夫·普利策。普利策用五年时间,将《纽约世界报》从一份发行量只有1.5万份的亏损报纸,发展为一天的销量突破26万份的畅销报纸。

普利策原籍匈牙利,美国内战期间搭乘免费轮船来新大陆淘金,刚开始,普利策担任初级记者,在圣路易斯为德语报纸《西方邮报》撰稿。

1872年,普利策借钱买了《西方邮报》的部分股份,又转手卖掉,赚了一笔,此后,他决心创业,从英语报纸中寻找机会。在一次拍卖会上,普利策拍下了圣路易斯一份亏损报纸,将其更名为《圣路易斯快邮报》。

1883年,通过办报积攒了一笔积蓄的普利策来到纽约,与西联电报公司的负责人古尔德讨论《纽约世界报》的接盘事宜。当时,这份报纸经营不善,接连亏损,成了西尔德手中的烫手山芋。

西尔德出价34.6万美元,将《纽约世界报》卖给普利策,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普利策与西尔德约好,先付10%,余下的90%分期付清。

普利策此举无异于豪赌,为了收购《纽约世界报》,他欠下了巨款。摆在普利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让《纽约世界报》扭亏为盈,否则,他将死得很难看。

当时报纸的风格普遍沉闷,文字又小又密,专栏和专栏之间过于雷同,没有区别,通常刊登讨论专业细节的晦涩文章,或者全篇刊登社会要人的讲话。

普利策决心对此做大刀阔斧的改革。

多年后,一个新闻工作者评论道,传统的报纸一直在报道多数读者看不懂的东西,而普利策先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普利策关心劳动阶层和移民的疾苦,二者往往属于同一群体,因普利策自己就曾是一个不会说英语的移民,他深知这些人的想法和需求。普利策要求记者们用最通俗的方式写文章,报纸标题大小不一,富有层次感,经常用留白突出标题,使之变得醒目。

在《纽约世界报》的头条位置,普利策常报道凶杀、火灾或性犯罪,为获得最广泛读者群体,他将报纸售价定为1美分,导致纽约其他报纸也纷纷降价。只有《纽约时报》将售价维持在3美分,以示比普利策的报纸“高端”。

不断攀升的销量让普利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促使美国媒体成为制约政府和企业的存在,后来,美国人根据普利策的遗愿于1917年设立了“普利策奖”。

金本位

在1873年经济放缓之前,美国人可以任意将自己手里的黄金和白银铸成法定货币。

当时,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例为16比1,也就是说,1盎司黄金可兑换16盎司白银。但随着美国西部的银矿大发现,白银相对于黄金的价值大大下降,如果国库继续维持之前的兑换比例,那么过不了多久,国库里将充斥新铸的银元,金元则会越来越少。

于是,美国停止铸造银元,金本位逐渐在美国确立。

到了克利夫兰重新夺回总统之位的1890年代,民主党试图恢复银元作为流通货币,但克利夫兰却因经济危机,不得不坚持金本位。

还记得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克利夫兰因关税问题成为美国农民眼中的渣男吗?事实上,克利夫兰第二次当总统后,经济不断下滑,关税已无法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为了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克利夫兰政府批准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非战时个人所得税法:对4000美元以上的收入征收2%所得税。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支持克利夫兰及民主党的美国劳工阶层大为不满,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苟苟营里的一丘之貉,只会为大富豪考虑,美国各地工会组织大罢工,一度导致美国交通瘫痪,克利夫兰则施展辣手,命令联邦军队镇压工人。

在克利夫兰二度执政后,受时势和其个人性格影响,或主动或被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关税保护大企业,支持金本位,武力镇压劳工。这引发当时的民主党内部发生嬗变,一股影响美国至今的巨大思潮开始登堂入室。

第二个报业弄潮儿

赫斯特是另一个美国报业大亨,他的发迹史相比普利策,更顺风顺水一点。

赫斯特的家族是搞银矿的,这位家里有矿的小伙儿性格张扬,考上了哈佛,又不想念了,索性退学。赫斯特的老爹乔治是银矿大亨兼民主党参议员,乔治见儿子无心向学,于是将其名下的《旧金山观察家报》给了赫斯特,让他“自主”创业,赢了算儿子自己的,输了算他老子的。

这含着金汤勺的赫斯特倒也是个办报奇才,他深入分析了普利策报纸的方方面面,效仿其办报思路,也在报纸中采用大幅插图、犯罪报道、醒目标题等畅销元素,除此之外,他还开设了杂文专栏,用辛辣的文风,抨击美国当权派。

父亲乔治死后,赫斯特更加放飞自己,收购了《纽约晨报》,并斥重金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给自己的报纸打广告,宣称改组后的《纽约晨报》将颠覆美国新闻界。

可以看出,赫斯特这位大少爷,出手阔绰,敢赌敢做,不久之后,他将办报的全部赌注押在了一个横空出世的年轻政客身上。

这名政客名叫詹宁斯·布赖恩,此人口才极佳,年富力强,蹿红时年仅36岁,是一个锋芒毕露的国会议员。

布赖恩之所以蹿红,是因为他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当时经济下行的美国找到了一个“灵丹妙药”——自由银元。

每一次公开演讲,布赖恩都竭力攻击金本位政策,力求恢复金银双本位,按照布赖恩的说法,只要恢复银本位,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银本位可以减轻农民偿还贷款压力的负担,还能改善工人的工资待遇。

随着布赖恩的呼吁,美国民众将实现自由银元,视作抵制大财团、争取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1896年夏,年仅36岁的布赖恩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发表了一通载入美国历史的著名演讲。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度,在美国,保障美国工商业利益的说法天然占优势,布赖恩则另辟蹊径,在这次著名演讲中,将“商人”这个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

布赖恩说,你们对商人这个概念的理解太狭隘了,老板是商人,给老板干活的打工人同样是商人里;纽约的大托拉斯主是商人,街角小店店主也是商人;农民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辛勤劳作,他们和那些在期货交易所押注粮食价格的人一样是商人;矿工每天下到1000英尺的矿井,冒险采掘珍贵金属,他们和坐在会议室里运筹帷幄的金融寡头一样,同样都是商人。

铿锵有力的演讲,让布赖恩收获拥趸无数,民众觉得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能让大财阀退后。

在演讲的末尾,布赖恩振聋发聩地说道:

你们告诉我大城市支持金本位,我要说的是,大城市离不开辽阔富饶的大草原,烧毁你们的城市,留下我们的农场,城市将如同神助般再次崛起,但如果毁掉农场,每个城市街头将遍地野草……对于托拉斯们拥护的金本位,我们的回答是,你们不能将荆棘王冠强压在劳工的头上,也不能将人类钉死在黄金十字架上。

布赖恩成为当时美国第一红人后,赫斯特就将所有赌注押在他身上,每天用大量篇幅,深度报道关于布赖恩的一切,由此,赫斯特的报纸销量大增,一度没有敌手。

当时能跟赫斯特的《纽约晨报》打擂台的,只剩下老牌报纸《纽约时报》,但这时的《纽约时报》,因办报理念陈旧导致业务恶化,眼看就要奄奄一息,而《纽约时报》的大股东,都是一些有权势的资本家,如JP·摩根等大亨,他们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媒体喉舌,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否则,一旦布赖恩顺应民意登上总统宝座,就有可能拿他们来开刀。

就在这个时候,继普利策和赫斯特之后的第三个美国报业大亨粉墨登场了。

空手套白狼

奥克斯来自肯塔基州,他是个老报人,19岁时就与人合伙创办了《查塔努加每日邮报》,虽然这个报纸办了几个月就关门大吉,但奥克斯是个天才的投机者,他在近二十年的办报生涯中,渐渐掌握了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

布赖恩蹿红时,奥克斯已38岁,当时赫斯特用《纽约晨报》全力支持布赖恩,助其竞选总统大位,一时间,无数资本家噤若寒蝉,奥克斯认为这是个天大的时机,于是孤身前往纽约,游说《纽约时报》的一众大股东。

奥克斯用他高超的谈判技巧,说服了摩根等大股东,让他们支持自己经营《纽约时报》,他们签了对赌协议,如果奥克斯能连续三年让报纸盈利,就能拥有若干股份,并继续运营该报。

摩根等大股东肯与奥克斯签下这个对赌协议,实在是因为时间紧迫,大选在即,他们需要一个能力挽狂澜的媒体人。

距离1896年大选不到三个月时,奥克斯的名字出现在《纽约时报》的报头位置,名列发行人一栏。就这样,奥克斯没有花一分钱,就成为了《纽约时报》的名义控制人。

那年夏天,支持布赖恩的《纽约晨报》与支持麦金利(共和党候选人)的《纽约时报》形成对垒态势,明面上的美国总统大选之争实际上也是赫斯特和奥克斯两个报人之间的暗斗。

麦金利

麦金利

《纽约晨报》几乎成了布赖恩竞选总统的纽约总部,当广告商因为赫斯特支持布赖恩而停止刊登广告,布赖恩这个任性的阔少放言,广告爱投不投,他正好可以腾出更多版面来支持布赖恩。

奥克斯当时的个人资产比赫斯特少得多,但奥克斯擅长“乾坤大挪移”的资本游戏,借助摩根等资本家的钱袋子为自己张目,同时,此人也颇具差异化经营的办报理念,与当时报纸那些花花绿绿的时尚板式不同,奥克斯坚持让《纽约时报》保持灰色色调,使其最终成为一种品牌性力量。

1896年夏天的美国总统大选距今已一百多年,赫斯特与奥克斯之间的报纸大战也已成云烟,对那个夏天风起云涌的选战细节,很多史书只提供了一个简单至极的结果——《纽约时报》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麦金利获胜,麦金利成为美国第25任总统。

这场报人之间的豪赌,奥克斯成了胜利者,他的家族至今控制着《纽约时报》。

通过今天这篇文章,联系美国政治现状,相信大家会注意到以前未曾注意的细节,比如特朗普连任失败与美国那几位摩登“报人”之间的关系,如脸书的扎克伯格,谷歌的老板埃里克·施密特,推特之前的负责人以及现在的老板马斯克。

在美国,资本与媒体交融,即是控制政治气候的利器,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在受到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封杀后要经营属于自己的“报纸”——真相社交,而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对特朗普示好,解封其账号,很可能在2024大选中成为影响选举成败的一个潜伏的关键点。

回到现实,距离2024年美国大选越来越近,特朗普和拜登这两位冤家又将上演怎样的剧情?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23 木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941号-1 邮箱:mnvw85@163.com XML地图 网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