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调高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IMF为何说“现在庆祝还为时过早”?

国际新闻 2023-07-27 09:26:4254凤凰热门资讯小编013

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

这份题为“短期韧性,持续挑战”的更新报告将世界经济置于明暗交错的光影之中。

一方面,IMF肯定短期内显现的进步迹象,并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较4月上调0.2个百分点至3%。

另一方面,IMF警告,世界经济虽已步入正轨,但仍未脱离困境,增长依然疲弱,且面临多重下行风险。

2023年已步入下半年,随着各国一系列经济数据出炉,IMF的更新报告为人们看清全球经济前景提供了哪些关键线索?

看到进步迹象

与4月报告相比,最新报告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从2.8%调高至3%。

不要小看这0.2个百分点的微调,背后投来的是IMF的嘉许目光——“全球经济继续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中逐步复苏。短期内,进步的迹象不可否认。”

在IMF看来,这些“进步的迹象”历历可见: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供应链流动更加顺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活动显现韧性;劳动力市场强劲……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认为,IMF最新报告的基调比4月相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多月来形势已发生变化。

4月下调预期源于迎头遇上“逆风”。包括欧美通胀难降、持续加息、地缘政治紧张等等。

特别是美国、瑞士银行业动荡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美国债务违约风险,都给全球经济前景投下阴影。

如今,这些“逆风”或是风力减弱——通胀降温,或已风平浪静——美国金融动荡告一段落,债务违约问题也化险为夷,使得整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徐明棋说,二季度数据虽未完全公布,但是总体有起色。

美国经济韧性表现明显,通胀率迅速回落,6月降至3%。加息预期将停步。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减小。

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5.5%的增长,下半年有望进一步恢复。

欧洲尽管增长率低,但依然存在韧性。

徐明棋指出,尽管这次IMF预期今年德国经济将萎缩0.3%,但这主要与德国大幅调整能源结构以致波及制造业有关,而其他服务业占比较高、对能源依赖较低的欧洲国家,比如意大利、法国,经济增速却在加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指出,IMF上调今年增长预期基于经济、政治两方面的向好迹象。

一是宏观环境有所改善。发达国家经济好于预期,尤其是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衰退风险在下降;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或将收尾;科技创新保持活力,比如发力人工智能(AI)领域;整体就业水平不错。欧洲经济风险也相对可控,并未被能源危机、地缘冲突击垮;亚洲方向,经济也总体保持稳定。此外,通胀在逐步走低。

IMF最新报告预计,今年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降至6.8%,明年将进一步降至5.2%。

二是国际关系正在趋向良性调整。最明显的标志是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地缘政治方面,处于乌克兰危机阴影下的欧洲或许仍存变数,但随着中美紧张关系“减震”,亚洲的相对确定性在上升。

复苏依然乏力

不过,也不要高估这0.2个百分点的“奖赏”,IMF在送出糖果的同时也准备好一杯苦酒:全球经济虽然朝着正确方向前行,但是仍未脱离困境。

如果按照历史标准衡量,3%的全球增长仍然疲弱,低于2000年至2019年之间3.8%的年均增长率。

与此同时,IMF审慎描绘了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图景:步伐正在放缓,各经济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预计增速将从2022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5%。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将继续回升,2023年将增长4.0%,较4月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

徐明棋指出,疫后复苏势头之所以乏力,在于疫情以来遏制复苏的主要因素仍在“作祟”。

其一,利率水平依然很高。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本周将再次加息。高利率不利于经济复苏。

其二,负债率高,不少国家财政无以为继,更别说刺激经济。

其三,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其四,地缘政治因素加上经济泛安全化,对全球贸易、投资、供应链都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因素制约了世界经济在短期内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分析人士还表示,随着各经济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经济复苏步伐也被拖累。

陈凤英评论,这种差距扩大凸显发展危机问题。过去,在全球化蓬勃发展时,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是,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差距却逐步扩大,导致复苏不同步。在一些欠发达国家,由于前些年的发展并未解决实质性的结构问题,导致复苏基础不牢固。而乌克兰危机造成粮食、能源危机又加重了原本的经济痼疾。

中国“失去动力”?

近年来,IMF每份报告中的“中国数据”都分外引人注目,今年也不例外。

与4月一样,IMF对中国今年经济仍维持5.2%的增长预期。

但与之前不同的是,IMF这次发出提醒:中国复苏可能会放缓,部分原因是房地产问题尚未解决,并产生负面的跨境溢出效应。

如何解读IMF对中国的平稳预期和善意提醒?

分析人士认为,IMF维持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一则基于中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以及整个上半年增长状况,二则基于经济现状。“比如房地产业低迷、工业投资增速缓慢、民企投资未得到提振等等。”徐明棋说。

事实上,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也不讳言“新的困难挑战”: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等。

同时,两位学者都不认同外媒所谓的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说”。

徐明棋认为,西方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认识仍局限于GDP增长数据,并且有意唱衰中国经济。其实,随着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外部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早已作出新的定位,即不追求高速增长,而是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IMF最新报告也中肯地指出,中国经济构成发生了变化,尽管投资表现不佳,但消费增长与预期基本一致。

“今年下半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长会略高于上半年。因为随着结构改善、创新驱动、相关政策不断落地,比如‘民营经济31条’,国内市场活力或将得到释放,信心也将进一步恢复。”徐明棋说。

陈凤英表示,正如中央政治局会议所说,中国经济复苏将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或需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即便爬坡过坎,也没有失去动力。会议指明了方向,也直面问题本身,这正是生机与活力的表现。

何时走出困境?

展望世界经济前景,“许多挑战仍笼罩在地平线上,现在庆祝还为时过早”,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说。

IMF警告,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多重下行风险。大多数经济体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抑制通胀,同时确保金融稳定。

“如果发生进一步冲击,比如乌克兰危机升级、极端天气等事件,通胀可能进一步走高,从而引发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金融部门或将再现动荡。”报告写道。

两位学者指出,由于乌克兰危机短期内不会结束,能源、粮食价格依然高企,再加上供应链等其他不确定因素,从全球范围看,通胀虽有降温,但是压力仍在。因此,通胀仍被IMF视为世界经济增长头号风险。

除了通胀,IMF还列出其他“风险源”: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压力加重、地缘经济分裂加深等。

“高利率加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困境,虽然IMF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短期内很难解决,风险始终存在。”徐明棋说。

鉴于乌克兰危机和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地缘经济分裂加深是另一个主要风险,可能会使全球化转向更加民族主义和分裂的方式,从而扰乱贸易、资金和人员的跨境流动以及大宗商品价格。

那么,世界经济何时才能摆脱风险,走出困境?

徐明棋预计,当前的疲软态势或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有望缓解。除了经济周期、政策落地等因素,一些可寄予的希望还包括:通胀“退烧”,各国放松紧缩政策;信心不断累积上扬;AI及科技取得突破并变成产品,增加人们对新的消费和投资的需求,等等。

陈凤英却觉得现在还看不清前路。“从新冠疫情到乌克兰危机到中美关系,世界面临的已经不是常态危机,世界经济板块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常态危机还可以做常态预计,但是,非常态危机却很难用周期理论判断,所以未来怎样还很难说。”



Copyright © 2023 木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6941号-1 邮箱:mnvw85@163.com XML地图 网站模板